如何实行课堂观察

2022-06-01 09:04

如何实行课堂观察

1.课堂决定教学质量

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课,一名中学生在校有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见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要提升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每一节课,向 40分钟要质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课堂教学质量来决定的。

2.为什么要强调课堂观察?(过去更多的是说听课评课)

课堂观察,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是教师反思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3.你所理解的课堂观察是怎样的?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有什么不同?(请老师们思考后再回答)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即日常的观察(有意无意)。课堂观察是在一般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使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对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实行日常行动研究的主要方式。

2、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无论是观察对象(听哪个教师的课)和场所的选择(到哪个班听课)、观察内容的设定(听什么内容)、观察方法的设计(以定量为主还是以定性为主)等都要围绕着研究的目的。

2)系统性

日常的不自觉的      日常的细致的          细致而系统的

低层次                                      高层次

观察                 具体情况的观察        具体问题的观察

3)理论性

教育理论指导我们准确解释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教育现象或问题发展的准确走向。所以,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以及观察结果的解释中,教育理论的指导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课堂观察必须有教育理论的支撑。

(4)选择性

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就意味着选择。选择还意味着要舍去与研究目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那些方面。

5情境性,课堂观察只有充分考虑观察时的情境因素,才能对观察结果实行准确的解释,比如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班级特点、学生特点等很可能决定了事件为什么发生以及在哪和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另外具体事件发生也应考察其历史背景,比如应考虑这类行为对这个学生来说是经常的还是偶然的,这类行为的发生是不是有其特定的背景。如果不考虑这些方面,而将观察与情境分割,那么研究者就会在对教师、学生或班级的归纳概括中受限制,做出不确切的解释,从而影响观察的效果。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大特点,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已成为教师的日常必须工作之一。

1、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与起点,也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教师只要观察课堂就会发现问题,就会有问题去研究,教师在对问题思考之后就会产生了在思考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对教学行为研究,教师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2、课堂观察是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看到现代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而且要求教师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和持续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

教师在课堂中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我们经常看到,在课堂上教师非常忙碌,很少有那种职业需要一天与人发生千次以上的互动,而老师们几乎天天如此。而且在频繁的互动中,老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致使老师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教学行为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在促动教师增强自我反思意识,研究自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它协助老师们提升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自觉意识,从而协助老师们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有效行为。比如,"提问"是我们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有很多老师的提问往往使用一种固定的程式,而自已并没有自觉意识到。

他们提问有时可能仅仅为了调控和管理课堂,或者大多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足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对学生的协助不大。所以我们需要细致的对提问的类型、提问发生的情景、提问的语言、提问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等活动的影响等问题实行研究反思,以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无疑这样细致的观察研究促动了教师专业实实在在的发展。

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的好起点。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老师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了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3、交流教育思想,产生教育智慧。事实上,比较有层次的课堂观察活动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他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染。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理论——实践——理论,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教育思想在升华,实践能力在增强。

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其实何止两个思想!

4、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三、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_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观察前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并依据观察目的作出观察的规划,越是特定的观察越需要在事前进行细致的规划。

1)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对象及研究的目的

2)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的中心,或者说焦点,并围绕中心确定需要进行记录的事件和行为。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教师表扬的有效性,那么,观察的中心可能就集中在这个教师身上,对半乎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的行为事件加以记录。

3)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和工具。

研究者在观察前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背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记录方式或现成的观察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观察表对围绕观察中心的行为和事件进行记录。

4)商定标准

2.课堂观察——进行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在课堂情境中,依照预先选定的记录方式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是课堂观察的主体部分。研究者选择的不同记录方法就决定了他或她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观察行为。记录的内容大致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频率、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另外还可以是一些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以及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记录一些音像资料。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资料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对原始资料的有效利用对结果的准确解释。在课堂观察结束后,最好能地近期内就对所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以免事过境迁而发生偏差。

四、课堂观察的基本要领

1、全身心投入。观察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就必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为课堂是瞬息万变的,不可重复的,一个细节稍不留神就会错失。千万不能心猿意马,心不在焉,错失宝贵的研究资源。

2、掌握观察要领。我们知道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老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观察课堂应从单一听老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多角度观察。

1)听什么

一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课讲得是否清禁明白,一般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有感染力;三听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启发的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参与热情;四听教师的范读;五听学生的答题,学习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

2)看什么

听课要看,看什么呢?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师生是否平等交流,看教师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有利于学生学习,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是否替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教师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否发现,以及处理的是否巧妙,看教师到底实现了多少教育的意义... 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对本节是否内容感兴趣;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度,看学生活动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两排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看学生通过这节课到底有多少知识已掌握,能力有了多少提高,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想什么

观察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进行思考和判断,需要透过现象分析它的本质。例如,怎样才算启发思维,不能简单地看课堂上问问答答,也不能简单看举手人多少,主要看学生动脑筋的程度及思维的参与度。这里不妨分析一下∶如果问题刚提出,全班都举手,这能算启发思维很成功吗?这很可能是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了。相反,一个问题提出来,开始无人举手,但看得出来,学生在思考几秒钟后有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有所领悟的表情,举起手来,渐渐的举手的人多起来,这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在有的课上,老师提的问题,学生一答一个准,而且语句流畅,一个结也不打,这是不是成功呢?

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事先准备好的,二是叫的都是学习好的学生,三是问题提得太简单。这三种情况都不会使学生有较大收获。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学生答不完整,学生做题出错,学生答题与答案有异议,这都是正常现象,学生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教育能力也就是体现在当学生出错时能加以引导,学生答不出来时,老师能加以启发和给予有效帮助。所以观察课堂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际效果,观察学生怎么学,观察教师怎么教学生学的。

4)进入两种听课角色。

一是进入"学生"角色,用学生的眼光观察课堂。由于学生与听课教师存在着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上的差异,所以观察者就必须首先有意识地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这就要兼顾两头——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要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能否听得懂,学得会?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是说教师这样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进入教师角色,仅仅进入学生角色是不够的,教师毕竟不是学生,听人家课不是直接吸取知识,而是观察研究别人怎么讲课,这样就要根据讲课的内容和进程,把自己引入讲课教师的角色,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即设身处地的想∶这课要是我来上该怎样教?进入教师角色要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冷眼旁观,看不到长处;二是漠不关心,发现不了问题。

听课中思考,课后更要思考和整理。我们听完课后千万不能一听了知。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得"等。

请你思考∶你认为教师怎样才能听好课?

今天我听数学课?

1.学生学得怎样?

2.教师教得怎样?

3.是数学课吗?

4. 体现什么样的课堂?

五、课堂观察的框架为什么将课堂分解成四个维度?

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学生学习

1)准备;2)倾听;3)互动;4)自主;5)达成

"自主"中的"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教师教学

1)环节;2)呈示;3)对话;4)指导;5)机智

"环节"中的"这些环节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吗?"

课程性质

1)目标;2)内容;3)实施;4)评价;5)资源

"目标"中的"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课堂文化

1)思考;2)民主;3)创新;4)关爱;5)特质

"特质"中的"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对话)"

分组设观察点

维度

观察点

学生学习

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

学生回答类型

学生应答方式

目标达成程度如何?生成的学习目标效果如何?

学生清楚本堂课的预设目标吗?

教师教学

情境创设的效度

教师理答的方式

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监控

教学环节设置的效度如何?

教师是如何呈示?效度如何?

教师是怎样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 效度如何?

课程性质

目标是什么?与该班学生的适切性如何?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课堂文化